《清宫珍宝皕美图》原作是工笔彩绘绢本,以崇祯本《金瓶梅》回目为题,共计200幅。画家采用工笔重彩,丰富构图,绘工精妙。一勾一画,人物神容俱活,花树楚楚,庭院错置合度,是清宫吸收郎世宁等西洋画风的创新之作,笔触极工。绘图除求其形似之外,还注重色彩渲染,色调深浅等敷色技巧,以求画面饱满华丽。“这些绘画栩栩如生,以写实精神分毫毕现。房舍、建筑、花园、室内陈设以及人物、衣饰、面部表情都由这位不知名的艺术家殚精竭虑地创作完成。”(台北奇珍共赏社英文版《前言》)画家无从查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出自清初名家或者宫廷画家之手。早期资料著录此图为明代仇英所作,实为臆想。仇英卒于嘉靖三十八年,此时《金瓶梅》还没有问世。王汝梅依据画风认为,画家就是郎世宁本人,也非没有可能,但缺乏实证。美国学者高居翰认为是清初的宫廷画家顾见龙所作,甚至是受命于康熙皇帝。他研究认为顾见龙已出版的作品中独特的室内装饰和其他物品呈现的意象,与这套画作的风格十分相近。传世的珂罗版影本扉页上印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三方印玺,故可证原物旧藏清宫内府。“古稀天子”、“太上皇帝”当可以判定该画为乾隆晚年之珍赏。而连用这三颗“宝”,足以说明乾隆对这一画册的珍爱和重视。
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Nelson-Atkins)收藏有部分《清宫珍宝皕美图》彩色原稿,并在其官方网站上予以公布。近期,画家彭薇曾亲往博物馆库房观看此图,她于2018年5月发布在其新浪微博的照片显示,画幅巨大的六张彩绘作品平铺在她的面前,首次将此珍品给我们以直观真实的感触。
博物馆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此系列画作馆藏共计20幅,题名为《金瓶梅插画册》。藏品编号分为两组:F80-4/1至F80-4/4,F80-10/1至F80-10/4,计8幅;2006.18.1至2006.18.12,计12幅。现列举一幅编号为2006.18.9的《李瓶儿病缠死孽》(图1)如下:(括号内为译文)
LiPing'er in grave peril of sickness (李瓶儿病缠死孽)
ForeignTitle:(外国书名)
李瓶兒病纏死孽(金瓶梅插畫冊)
culture:chinese(文化:中国)
date:18thcentury(日期:18世纪)
medium:Watercoloron silk mounted with card,silk,and brown paper
(介质:丝绢彩绘,册页镶裱)
Dimensions:(尺寸)
Image:15½×12½inches(39.37×31.75cm)
(图像:15½×12½英寸;39.37×31.75厘米)
sheet:19½×14½inches(49.53×36.83cm)
(页片:19½×14½英寸;49.53×33.83厘米)
CreditLine:(信用额度)
Purchase: William Rockhill Nelson Trustthrough the George H. and Elizabeth O. Davis Fund(通过乔治·H.和伊丽莎白·O.戴维斯基金会购买威廉RokHorth-Nelson信托基金)
Objectnumber:2006.18.9(藏品编号:2006.18.9)
图1:60回A面李瓶儿病缠死孽
通过以上信息,我们知道原图画页的尺寸是:49.53×33.83厘米;画心是39.37×31.75厘米。珂罗版影本大约缩小了三分之一。其他图像的尺寸画心基本一致,个别画页尺寸略有一点出入,应该是流传过程中造成的。图像彩绘于丝绢,经册页镶裱,现状已经散开成单页。照片显示,册页装裱的镶边是淡灰蓝色丝绢,右上角是隶书回目,书写在洒金粉底纸上,然后粘贴在右上角画心之外。根据第二组12幅的藏品编号2006.18.1至2006.18.12,入藏日期应该是2006年。佳士得拍卖公司曾于2006年拍卖过12幅彩绘原稿,有消息说最后也入藏该博物馆,与这个信息相符。
二、《清宫珍宝皕美图》在民初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收藏
关于此图最早从清宫流入何人之手,至少有三种说法: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张宗昌、高罗佩。但多为道听途说,没有确证。七十年代台北奇珍共赏社再版此书(图2),黄绫装帧,一函四册,200幅足本影印。分为中英文两种版本,区别仅仅是书前单独附有一页“题记”,分别为中文和英文,内容不尽相同。现将中文“题记”内容全录如下:
本书依据明代文艺巨著金瓶梅之内容情节彩绘而成,生动传神,精致绝伦,可称为精绘本金瓶梅。清乾隆时,已成为宫禁秘笈,其绘制时期,当在明末清初之际。民国后,流入民间,后归某将军宝藏。沪上新闻界闻人钱芥尘先生,与某将军善,商借影印,当时尚无彩色摄影,只能用黑白照片,摄成珂罗版付印,以原书为清宫旧藏,因易名为“清宫珍宝皕美图”,兹仍其旧。
金瓶梅原著,作于明季,早有名家考证綦详,兹不赘述。著者以极高妙之白描手法写书,写出其所处时代现实状态之每一面,以对于性生活之描叙毫无忌惮,遂被一般卫道之士目为秽书,抵抨甚力。本书绘者以其高深之绘图艺术修养与工力,不仅将原著所述当时风俗习尚、人物动态,均作极精细之描绘,甚且对于冠履裳衾、庭园布置、室内陈设,凡帘栊栏干、山石花卉,一草一木,一几一物之微,亦无不作最美之安排与巧妙之表现,每页布局章法无一雷同,不特可作工笔画集之欣赏,更具有当时服装、建筑、装饰、器物、设计最佳参考之价值也。
四十年前初印二百部,本非卖品,流传海外绝鲜,而原作经战乱之余,早更不知下落,辗转借得海隅孤本,醵资精印五十部,仍依初印之例,为非卖品,庶此艺术奇珍,不绝传于人间,得者希什袭珍藏之。
图2
这篇“题记”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关于此书来历的确切记述。钱芥尘(1886—1969)原名家福,改署芥尘,号须弥、炯炯。嘉兴人。民国间上海新闻界名人。与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交厚,张学良高级顾问。1928 年“东北易帜”,钱芥尘曾作为张学良的全权代表去南京与蒋介石谈判,足见深厚关系。曾为《大共和日报》负责人,继办《神州日报》、《晶报》、《新申报》等;主编《大众》杂志等等。搜集影印不少《双梅影闇丛书》、《金瓶梅》一类的古本。解放初期以旧燕笔名在《亦报》上发表回忆张学良的文章。故“某将军”当指张学良。
又,影本最后一图“普静师幻度孝哥儿”左下角有一枚篆文朱印(图3),虽然最下面两个字被切去一半,但仍可辨识,印文当是“乐安宗古堂图书记”。有历史资料记载张作霖祖籍是山东广饶县,广饶古称乐安。张作霖(1875.3.19-1928.6.4),字雨亭,奉天省海城县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今辽宁省海城市)人。张作霖祖籍主要有河北大城与山东乐安两种之说。这枚藏书印记的发现似乎也可以为张作霖祖籍山东说提供反证。
图3
再,美国学者高居翰的两种著作《致用与娱情的图像: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2010年),《中国情色绘画》(2012年),关于《清宫珍宝皕美图》有颇多论述,详细内容在下文第四节中有引用。他写明此画册原稿确为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收藏,并且最后被张学良带到了台湾。张学良后期将此图卖给了安德鲁•富兰克林25张,台中C.C.Yeh(叶先生)13张,剩余的部分仍存于台湾。并且曾经亲身听过C.C.Yeh讲述他如何从张学良(间接)获得画页的情况。高居翰的说法是可信的。
以上可以明确佐证此图在民国初年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收藏。民国15年(1926)6月28日,张作霖、吴佩孚联合组建北京政府,张作霖自任安国军总司令,实际控制北京。与溥仪交厚的张作霖,或许是此时得到此图。
三、《清宫珍宝皕美图》的出版及版本介绍
根据台北奇珍共赏社(黄绫版)印本所附的“题记”内容:“民国后,流入民间。后归某将军宝藏。沪上新闻界闻人钱芥尘先生,与某将军善,商借影印……易名为《清宫珍宝皕美图》……四十年前初印二百部,本非卖品,流传海外绝鲜,而原作经战乱之余,早更不知下落,辗转借得海隅孤本,醵资精印五十部……”。我们明确得知,此书出版的始作俑者是钱芥尘,当时的出版机构是上海奇珍共赏社。又,上海杂志公司于1935年10月出版《金瓶梅词话》施蛰存校本,书前即收录《清宫珍宝皕美图》计40幅。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此书最早出版应该就在1935年初。初印200部。之后又有几家书肆翻印,为了便于流通,更分成了四册洁本和五册足本两种。洁本删去了32幅春宫图。上海奇珍共赏社1949年以后迁至台湾。并于1975年再版此书,精印50部。现将海内外已出版的《清宫珍宝皕美图》资料收集整理如下:
1、《清宫珍宝皕美图》上海奇珍共赏社
上海奇珍共赏社珂罗版印本。约民国24年(1935年)出版发行。钱芥尘主持影印。1函4册,200幅图足本。函套及册面篆书题签:清宫珍宝皕美图。筒子叶单面印刷。扉页用朱墨印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三方印玺。(图4、图5)
图4
图5
2、《金瓶梅词话》施蛰存校本插图
上海杂志公司1935年10月初版。施蛰存校点。全五册。32开平装。沈尹默题签。扉页左下标注:据明万历本排印/贝叶山房张氏藏版。删字注明字数。每册前收录《清宫珍宝皕美图》4页8面,共计40幅。归属《中国文学珍本丛书》第一辑第七种。
3、《红茶》杂志,红茶文艺社
民国27年(1938)6月创刊《红茶》杂志,文艺半月刊,胡山源主编。共出版12期。收录《清宫珍宝皕美图》24幅,每期2幅,铜版纸插画。前面六期题为:《仇十洲金瓶梅画宝》;后面六期题为:《仇十洲画宝皕美图》。
4、《清宫珍宝皕美图》民国珂罗版印本
民国间珂罗版印本,具体年代不详。据上海奇珍共赏社本翻印。白纸线装。尺寸:38×26厘米。一般为蓝色函套,蓝色封面或古黄色封面。有两种版本,第一种为1函5册,每册40图,合共200图;第二种为1函4册,每册42图,合为168图。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有春宫图,后者则删去32幅,可视为“洁本”。五册足本甚为稀少。四册本图案的右上角有回目题名;右下角有中文数字编码,如“一册十五”、“二册一”。五册本图案右下角没有数字编号。有资料记载为上海富晋书社印制,但未见过书中标识。根据市场流通的版式,翻印肯定不止一家。
5、《清宫珍宝皕美图》文化图书馆
民国文化图书馆发行,珂罗版精印。约民国27年(1938年)出版发行。白纸,开本:37.5×26厘米。画心:22.7×17.8厘米。分为三种:一为线装1函2册,蓝布函套,古黄色封面,每册100图,合为200图;二为线装1函5册,蓝布函套,古黄色封面,每册50图,合为200图;三为线装1函4册,蓝布函套,古黄色封面。每册42图,合为168图,图案右下角有数字编号,删去不雅图32幅。此版印制似乎尤精,可谓纸、墨、印刷俱佳。版权页题:“玻璃板防水纸精印四(五)大册一大布套/清宫珍宝皕美图实价三十五元/上海汉口路云南路口路北七二二号/发行所:文化图书馆/各省大书店均有经销”。另有一种版本,版权页右侧有一个蓝印戳记:“自廿八年九月五日起售价加五成”。说明此书出版的年限不会晚于1939年9月,推测至少在一年前就开始销售了。(图6)又,有书友提供资料并发现,版权页印刷的地址是“上海汉口路云南路口路北七二二号”,与民国富晋书社上海分社的地址相同。很多资料记载上海富晋书社地址是三马路722号,或者汉口路722号,汉口路旧称三马路,是上海古旧书店聚集的地方。(图7)可以认定两者是同一个地址。故“文化图书馆”发行的《清宫珍宝皕美图》很有可能就是富晋书社制作的。
图6
图7
6、《金瓶梅丛刻》插图
此书为香港1973年影印,扉页标注“岁次癸丑”,但出版机构未注明。精装、平装两种,一厚册,16开,四拼页影印。收录了四种现存的词话本,包括:京都大学藏《金瓶梅词话》残本、日光轮王寺慈眼堂藏本、德山毛利家栖息堂藏本、古佚小说刊行会本。择善而从,以期至善。后附《清宫珍宝皕美图》200幅。可惜影印效果模糊不堪。
7、《清宫珍宝皕美图》台湾奇珍共赏社(黄绫面)
台湾奇珍共赏社珂罗版印本。约为1975年印制。线装1函4册,每册50图,合为200图足本。印数50套。开本:38×27厘米,画心:25.2×20厘米。蓝布函套,黄绫云锦封面。图案右下角没有数字编号。第四册尾页标注:清宫珍宝皕美图/全四册共二百图;奇珍共赏社影印(非卖品)。单独附一页“题记”于书册之外,交代出版缘由。另有发行海外版,此页“题记”则为英文。此版印制用纸考究,极其清晰,甚至超过民国之珂罗版。
8、《清宫珍宝皕美图》台湾奇珍共赏社(藏蓝面)
此书署“奇珍共赏社影印”,实际应是台湾丹青图书有限公司于1983年翻印本。丹青公司曾有广告宣传页随书发放,杜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称此本为60年前上海原版秘藏至今云云。学者殷登国还据此写进自己《风》、《月》等书中,以讹传讹。曾见1983年8月1日台湾中央日报广告上一则讯息,售让二百部私人珍藏《清宫珍宝皕美图》,当为此书翻印的日期。而且广告上还注明“样张备索”,因此可以判断是在台湾的翻印本无误。1函2册,开本37.8×26厘米。200幅足本。较黄绫云锦版开本略小。函套为绿色花翎,函套签条居中,题:清宫珍宝(小字)皕美图/全二册;左下题:奇珍共赏社影印。封皮为藏蓝色褶皱纸。此书后期又被翻印为精装1册。
9、《清宫珍宝皕美图》节本
台湾珂罗版印本,具体年代不详。尺寸:26.5×19厘米。线装1册,仅收图28幅,却全部为春宫图。
10、《清宫珍宝皕美图》天一出版社
台湾天一出版社1987年1月版。大32开,铜版纸,平装1册。缩印本。200幅足本。
11、《金瓶梅研究资料汇编》天一出版社
台湾天一出版社1989年5月版,魏子云主编。精装2册,大32开。归入《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研究丛书》。上册为《序跋、论评、插图》,收录《清宫珍宝皕美图》200幅足本。此书同样收录于《魏子云著作集•金学卷》第三册,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8月初版,李寿菊主编,全十册。
12、《清宫珍宝百美图》山西人民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版。平装1册。4开,印数5000册。收图186幅。一图一文。文字截取《金瓶梅》原文。
13、《初刻本金瓶梅词话》插图,艺苑出版社
香港艺苑出版社1993年版,平装全4册。大32开。收录200幅《清宫珍宝皕美图》,分插于每回之前。
14、《金瓶梅全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9年3月版,精装1册,8开,铜版纸。实即《清宫珍宝皕美图》。收图约150幅。
15、《故宫藏历代画像图鉴》北京古籍出版社
北京古籍出版社2005年4月版。煮雨山房编。精装2册,8开。依据《清宫珍宝皕美图》四册洁本影印,收录168幅。
16、《清宫珍宝金瓶梅百美图》汉湘文化《中经社》
台湾汉湘文化《中经社》2005年6月版。精装1册,16开。同时由香港万源图书有限公司联合发行。收图百余幅,配以《金瓶梅》缩减原文。
17、《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首册插图,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
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2011年7月版。宣纸线装2函21册,16开。首册插图以《清宫珍宝皕美图》民国珂罗版为底本影印,200幅足本。
四、《清宫珍宝皕美图》原稿的散佚及现状
《清宫珍宝皕美图》1935年在上海影印出版后,这时的民国正处于动荡期间,内忧外患。原作也许尚未来得及归还张学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身为事件主角的张学良经历着历史大事件,之后更是失去人身自由。猜测其根本无力顾及一套图的得失,或是请钱芥尘代为保管。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清宫珍宝皕美图》的散佚应该就在这个时期。曾经有资料记载在这期间图册毁于战火。但后世零散页面的出现,证明它并没有损毁,至少没有完全损毁。美国高居翰甚至认为全套图册还在张学良手中,除去出售、赠送的部分外,剩余部分仍在台湾,可信度极高。他的著作《致用与娱情的图像: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Pictures for Use and Pleasure:VernacularPainting in High Qing China, 2010年9月)(图8),关于《清宫珍宝皕美图》有颇多论述,摘录书中相关内容如下(译文):
注释58:其中八页存于堪萨斯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合集前部十七页存于伦敦Andrew Frankin处,前部十三页由台中C.C.Yeh收藏。Frankin 和Yeh 近期将部分进行了拍卖。本书剩余的部分仍存于台湾。全部图册曾经被张学良收藏(1898-2001),其父亲张作霖曾是中国大军阀。据称在他父亲短暂占领北京期间,从紫禁城中抢劫得到本书。另一说,在他为满洲政府军事统领期间,从沈阳行宫(1918-1928)中抢劫得来。张学良在台湾期间将其作为政治献礼或其他性质礼物送给朋友、熟人。因本书图片的色情性质,受赠人不愿声张承认为收藏者,因此追踪其迹尤为困难。
图8
又,高居翰最后的著作《中国情色绘画》(Chinese EroticPainting,2012年1月28日),此书没有出版,但全文刊布于他的网站上。书中第五章注释中记述:
注释[5]据说张作霖(1873-1928)在1926年占领北京期间从皇宫里抢走了这些册页,或者在1918-1928年任满洲最高军事长官期间从沈阳宫抢走了这些专辑。之后图册由他的儿子张学良(1898-2001)继承,并在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出版后,在1948年的国民党流亡中被他带到台湾。张学良在台湾被软禁多年,据报道,在20世纪70-80年代期间出售或赠送了他收藏的这些绘画。在《皕美图》的200张绘画中,25张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当时在台北的英国领事安德鲁·富兰克林(Andrew Franklin, C.V.O., C.B.E)购买的,其中8张是由已故的劳伦斯·西克曼(Laurence Sickman)买给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Nelson-AtkinsArt Museum)。富兰克林亲切地向我展示了他在1991年时仍然拥有的17张作品。以前还有13张画页在台中C.C.Yeh(叶先生)先生的藏品中,他于2001年8月给我看过,并讲述了如何从张学良(间接)获得画页的故事。看起来,张学良将这些图画送给了几个团体作为政治献礼和其他礼物。其中这13张画页是送给一位立法会议员的,Yeh则是从议员那里收来的,以抵偿他的债务。Yeh的画页之后在拍卖会上出售,北京翰海2004年11月21日,拍品号1593。剩下的画页下落不明,如果能得到有关它们的信息,我将不胜感激。
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2014.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艺术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史学家。致力于中国古代绘画史,中国晚明绘画,十七世纪中国绘画等研究。主要作品有《隔江山色:元代绘画》、《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山外山:晚明绘画》《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致用与娱情的图像: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影响巨大。1993年进入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工作,到2007年离开。对馆藏的《清宫珍宝皕美图》彩色原稿进行研究并发表成果在其最后的著作中,他认为《皕美图》的作者是清代宫廷画家顾见龙。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将现存彩色原稿的流布情况介绍如下:
1、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收藏20幅。
根据前文引述的高居翰著作《致用与娱情的图像: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和《中国情色绘画》,书中记录美国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Nelson-Atkins)除了收藏民国珂罗版的《清宫珍宝皕美图》之外,还收藏了珍贵的17世纪的《金瓶梅》册页。博物馆官方网站显示,馆藏共计20幅,即《清宫珍宝皕美图》底本部分原稿。其中8幅作品是从安德鲁·富兰克林(Andrew Franklin)处购入的;另外12幅是从2006年的佳士得拍卖购入。20幅具体回目见下文第五节。高居翰在1993年至2007年在该博物馆工作期间对这些藏品进行研究,并将成果发表在上述书中。美国芮效卫翻译的《金瓶梅》英文版,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3-2013年初版,全五册,封面采用《清宫珍宝皕美图》彩色插图五幅,来源也是该博物馆,据此摄录。分别是:11回B面:西门庆梳笼李桂姐(第1册);12回A面:潘金莲私仆受辱(第2册);24回A面:敬济元夜戏娇姿(第3册);60回B面:西门庆官作生涯(第4册);66回B面:黄真人发牒荐亡(第5册)。
2、安德鲁·富兰克林(Andrew Franklin)收藏约25幅。
英国收藏家安德鲁·富兰克林(Andrew Franklin,1914-2002),在20世纪80年任台北的英国领事,晚年居住在伦敦南肯辛顿地区。他的藏品代表了其对中国艺术和设计的终生热爱。前文引用高居翰著的两种书中记述,安德鲁·富兰克林先生曾经藏有至少25幅彩图原稿,购买自台北。其中8幅转让给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所以1991年时他手中至少还有“前部十七页”。富兰克林去世后,佳士得拍卖公司于2006年5月10日在伦敦进行“南肯辛顿安得鲁·富兰克林收藏亚洲艺术”专场拍卖(图9),又将其所有的12幅彩绘原稿售出。所幸最后也被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Nelson-Atkins)收入馆藏。前文表述,博物馆网站公布的编号为2006.18.1-2006.18.12共计12幅作品,入藏日期应该是2006年,与佳士得拍卖日期相符。这次拍卖仅是他藏品的一部分,其余的大部分被提供给英国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Birmingham Museum & Art Gallery),以代替税收。富兰克林剩余的几幅原稿作品,也许就在其中。
图9
3、台中C.C.Yeh(叶某某)收藏13幅。
前文高居翰《致用与娱情的图像: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记述,图册“前部十三页”由台中C.C.Yeh(叶某某)收藏。这位叶某某何许人也,只是知道他和台湾“立法院”的议员熟识,没有其他资料,不得而知。高居翰介绍,叶某某的藏品在北京翰海2004年11月21日秋季拍卖会·古代书画专场被拍卖,拍品号1593。然而不知何故,翰海网站200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没有这个1593号拍品,从1592直接是1594号。也许是拍卖之前又撤拍了。笔者找来当年的拍卖图录,1593号赫然在目。图录显示:
*1593
佚名(清初) 清宫珍藏百美图
设色绢本 册页片(十三开)
附出版物《清宫珍藏百美图》(四册)
说明:画《百美图》始于明代四大画家之一的仇英,此图册共13张,是明末清初佚名画家所画,从其画法看,明显是受到仇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线条构图,敷色浓郁,从其服饰来看俱为明代人装束。后来此图册被清宫收藏,足见此图的重要。在明代,画美人图强调的是画美人的外在气质,特别是在文征明等人的提倡下,对审美有极大的提高。
39.5×31.5cm 15¾×12½in 约1.1平尺(每开)
引文显示这组拍卖共计13幅作品,与C.C.Yeh(叶某某)收藏的数量相符。但是图录仅公布了10幅,均为以前所未见,弥足珍贵。文字说明只字未提《金瓶梅》,标题及所附出版物名称“清宫珍藏百美图”与通行名称也不一样,也许是故意为之。图录附有缩印彩图,具体回目见下文第五节。其中有8幅作品钤盖有四枚连珠印(图10),虽然图像太小,难以辨识,但四枚连读可分辨为:节钺世家。既然称“世家”则肯定是流出清宫后钤盖,而且民国珂罗版影印的这8幅图中并没有这些图章。“节钺”即符节和斧钺。古代皇帝授予将帅﹐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敢用这四个字做印鉴,至少是封疆大吏、方镇大员的口气。与张学良的经历和地位相符。根据*号表示这是限制出境的物品。如果这组藏品来自台湾C.C.Yeh(叶某某),后来又撤拍,那么现在这13幅很可能藏于国内。
图10:41回B面:二佳人愤深同气苦
4、高罗佩疑似收藏15幅。
瑞士查尔斯·E·塔托出版公司(CHARLES E. TUTTLE)1969年出版的《云雨——中国春宫艺术》(Chinese Erotic Art)一书里收录了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有的15幅《清宫珍宝皕美图》图版,却是黑白印刷。原作是否彩色原稿,不得而知。但是根据《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图书馆高罗佩藏书室目录》(谢琬婷整理)中著录高罗佩收藏的《清宫珍宝皕美图》是民国上海文化图书馆出版,且标注为“石印”。没有发现彩绘作品。
5、国内私人藏家2幅。
李雪松先生发布在新浪微博“多文阁”的第23回“赌棋枰瓶儿输钞”(图11)、第63回“西门庆观戏动深悲”(图12),场景人物复杂,生动传神,是难得的珍品。并提供高清局部细节图片,可信其为绢本原稿,为其私人收藏。说明国内也有藏家收藏有散出的页面。
图11图12
6、美国私人藏家2幅。
新浪微博“白馬賀蘭”,显示注册地为美国,于2018年4月1日发布两张《清宫珍宝皕美图》彩色照片,为之前所未见。分别是第18回A面“赂相府西门脱祸”、第21回A面“吴月娘扫雪烹茶”。并说明是美国私人藏清人绘《金瓶梅》插图两幅,和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所藏为同一套。
五、出版物及网络发布的《清宫珍宝皕美图》彩绘影像统计与存疑
笔者收集到的出版物及网络发布的《清宫珍宝皕美图》彩绘影像一共36幅,其中20幅来自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回目尾标注藏品编号);10幅来自北京翰海拍卖图录;2幅为国内李雪松藏品;2幅出自美国私人藏家;2幅出自高居翰著作。也就是说200幅绢本原稿,至少保存下来36幅。分别是:
第11回A面:潘金莲激打孙雪娥(纳尔逊2006.18.1)
B面:西门庆梳笼李桂姐(纳尔逊F80-4/3)
第12回A面:潘金莲私仆受辱(纳尔逊2006.18.2)
B面:刘理星魇胜求财(纳尔逊F80-4/4)
第13回A面:李瓶姐墙头密约(纳尔逊2006.18.3)
第14回A面:花子虚因气丧身(纳尔逊F80-10/3)
B面:李瓶儿迎奸赴会(纳尔逊2006.18.4)
第16回A面:西门庆择吉佳期(纳尔逊F80-10/1)
B面:应伯爵追欢喜庆(纳尔逊2006.18.5)
第17回B面:李瓶儿许嫁蒋竹山(纳尔逊2006.18.6)
第18回A面:赂相府西门脱祸(美国私人藏品)
B面:见娇娘敬济魂销(纳尔逊2006.18.7)
第19回B面:李瓶儿情感西门庆(翰海图录)
第20回A面:傻帮闲趋奉闹华筵(纳尔逊F80-10/4)
第21回A面:吴月娘扫雪烹茶(美国私人藏品)
B面:应伯爵替花邀酒(纳尔逊F80-10/2)
第23回A面:赌棋枰瓶儿输钞(李雪松藏品)
第24回A面:敬济元夜戏娇姿(纳尔逊F80-4/2)
第25回B面:来旺儿醉中谤讪(翰海图录)
第35回A面:西门庆为男宠报仇(翰海图录)
第36回B面:蔡状元留饮借盘缠(翰海图录)
第37回A面:冯妈妈说嫁韩爱姐(翰海图录)
第37回B面:西门庆包占王六儿(高居翰《中国情色绘画》)
第38回A面:王六儿棒槌打捣鬼(翰海图录)
第39回B面:散生日敬济拜冤家(翰海图录)
第40回A面:抱孩童瓶儿希宠(翰海图录)
第41回B面:二佳人愤深同气苦(翰海图录)
第43回A面:争宠爱金莲斗气(翰海图录)
第59回B面:李瓶儿睹物哭官哥(纳尔逊2006.18.8)
第60回A面:李瓶儿病缠死孽(纳尔逊2006.18.9)
B面:西门庆官作生涯(高居翰《致用与娱情》)
第63回B面:西门庆观戏动深悲(李雪松藏品)
第64回A面:玉箫跪受三章约(纳尔逊2006.18.11)
B面:书童私挂一帆风(纳尔逊2006.18.10)
第65回B面:守孤灵半夜口脂香(纳尔逊2006.18.12)
第66回B面:黄真人发牒荐亡(纳尔逊F80-4/1)
这36幅彩图分布在全套画页的前部和中部,后部目前没有发现。是否存世令人堪忧。依据高居翰的说法,它们仍然保存在台湾。彩图经过与珂罗版《清宫珍宝皕美图》比对,基本一致,且部分清晰的图片能看出绘制在丝绢上,细节更为丰富。但是有几张彩图与珂罗版黑白图比对,居然有差别。友人李丰丰首先发现第65回B面“守孤灵半夜口脂香”(图13),躺在床上的男子的右手,彩图中在女子的衣服外面,而黑白图在衣服里面,眼神也不太一致。还有17回B面“李瓶儿许嫁蒋竹山”(图14),女子左手的手型彩图与黑白图不同;男子帽子上的饰品,彩图有,而黑白图没有。18回B面“见娇娘敬济魂销”(图15),纱幔的挂钩,彩图有一个吊穗,而黑白图没有。20回A面“傻帮闲趋奉闹华筵”(图16),右下角人群左三人物的衣袍褶皱,彩色与黑白明显不同。21回B面“应伯爵替花邀酒”(图17),鸟架悬挂的横梁上部,黑白图明显有一个装饰物,而彩图没有,细节也不尽相同。那么出现这种情况,无非两种可能:其一彩图作伪,原画损毁后,有好事者利用影绘技法,请高手复制;其二黑白图在珂罗版印刷之前,因为种种原因,对底版进行了修饰。比如破损,又无法再拿到原稿,只好修版。如果说彩图是依据黑白图描绘复原的,那么很难达到如此高度一致。把彩图与黑白图利用电脑技术叠加,发现重合度极高。有差别的几张图,画面绝大部分也完全一致,包括各种细节和比例。笔者倾向于是黑白图修版。如果将来有条件对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等藏品进行实物考察,或许能解开这个谜团。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长久以来,对《清宫珍宝皕美图》的研究和发掘仅限于传说和小范围内的猜测,确信的资料很少,研究的文章也很有限。对于这样一部数量达200幅的艺术珍品,极不相称。本文如能促进此图的发掘与出版,让更多的研究者和爱好者能欣赏到它的风采,则十分高兴。并期待它能有重现于世的一天。
二〇一八年九月二十六日修改于郑州
参考书目:
①《云雨——中国春宫艺术》(Chinese Erotic Art),瑞士CHARLES E.TUTTLE,1969年。
②《清宫珍宝皕美图》(黄绫面),1函4册,台湾奇珍共赏社,约1975年印制。
③周劭:《雪夜闭门谈禁书》,《读书》1994年10月。
④《〈清宫珍宝皕美图〉考辨——明〈金瓶梅〉画册探析》,《济宁师专学报》第17卷第1期,1996年3月。
⑤翰海:《2004年秋季拍卖会·古代书画专场》图录,2004年11月21日北京。
⑥佳士得:《South kensington the andrew franklin collection ofasian art》(南肯辛顿安得鲁·富兰克林收藏亚洲艺术)专场拍卖图录,2006年5月10日伦敦。
⑦〔美〕高居翰(James Cahill):《Pictures forUse and Pleasure:Vernacular Painting in High Qing China》(《致用与娱情的图像:大清盛世的世俗绘画》),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
⑧〔美〕高居翰(James Cahill):《Chinese Erotic Painting》(中国情色绘画),2012年1月28日,http://www.jamescahill.info/
⑨徐国昌:《张学良的高等顾问钱芥尘》,《世纪》2014年03期。
⑩殷登国:《春》,《色》,《风》,《月》,台北,新锐文创2015年4月、独立作家2016年8月。
⑪邱华栋、张青松:《金瓶梅版本图鉴》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⑫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The Nelson-AtkinsMuseum of Art)官方网站,https://art.nelson-atkins.org/objects/
⑬特别感谢友人李丰丰、王秀鸿、王军、Christina女士提供的资料和无私帮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