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碳量(平手)
如果把整個生命周期計劃在內,鈾核電和釷核電並不是無碳電力。核電生產過程要以鈾或釷作為其燃料。而這需要開採礦石,然後從礦石中提取鈾或釷,再加工成燃料棒,然後運入發電廠。採礦、運輸、建造核電站和使核電站退役,全需要石油,因此同樣排放二氧化碳。估計,澳洲最大的鈾礦奧林匹克壩,其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佔南澳大利亞州總碳排的8%,但這還不包括反應堆退役和貯藏輻射材料方面的碳排。不過,釷幾乎全都可用作燃料,相對之下,鈾只有0.7%可用作核能,所以釷相對來說可能比較划算。
蘊藏量
(鈾可用80年;釷可用過千年)
鈾如同石油和天然氣,是有限資源。核工業目前使用的高級礦石之供應是有限的。一般估計,按現時的使用量計,這類礦石僅剩60至80年可開採。可開採較低級的礦石,但也同樣有限。增加使用低級鈾礦,會增加開採、碾磨和加工的能源費用。相對來說,釷的蘊藏量豐富,可為人類文明提供數千年的電力。
核廢料
(釷核廢料少1000倍)
目前來說,人類仍無法「擺脫」鈾核的輻射性廢料,它們將在數千年內繼續成為輻射物質。核電站通常把核廢料填埋起來,意味着放棄對廢料的控制。它未來或將進入的生物圈,難免造成污染。然而,用釷發電產生的廢料則比用鈾少1000倍。釷雖然也排放輻射,但其化學毒性估計較小。釷毒性小的原因在於純釷及其最常見的氧化物的水溶性非常小,在一升水中只能溶0.0001微克的純釷。釷的放射性比鈾238還要低。此外,釷不但不會排放鈈,反而可以燒掉舊反應堆裡的鈈和有毒廢料,減少輻射毒性和充當生態清潔濟。
安全性
(釷反應堆無須冷卻)
雖然福島核電站屬於第二代鈾核電站,安全及不上第三代,但即使是第三代鈾核電站,由於不能完全排除人為錯誤和技術錯誤,因此仍有機會再發生事故。現時推廣的第三代核反應堆並非「完全安全」。「完全安全」是切爾諾貝利事故後提出來的,但第三代反應堆,仍包含以前的反應堆的一些負面特點,因此並不完全安全。相比起鈾核能,釷核能的安全性遠較鈾為佳,因為釷必須用中子「轟炸」才能啟動分裂過程,如果因電力中斷而切斷中子束,釷便會立即停止分裂,沒有連鎖反應,而非像鈾一般會持續發熱,因此也不會像福島核反應堆般須透過灌水來進行冷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