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长期吃过于柔软的食物,胃的蠕动能力会逐渐下降,因为它不需要像消化米饭、全谷类等食物那样进行大量的胃部收缩和分解,胃部肌肉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偷懒”,导致消化功能变弱。
研究表明,长期以精细碳水为主食的人,胃排空的速度会变慢,胃动力也会降低,导致食物在胃里滞留更久,容易引起胃胀气、嗳气甚至胃炎。
有些人觉得吃面条后消化快,其实只是因为面条的质地较软,胃并没有真正“运动”起来,一旦长期吃这种食物,胃的消化能力会越来越低,稍微吃点难消化的食物,就容易觉得胃部不适。
那位患者在调整饮食后,逐渐减少了早餐吃面条的次数,增加了一些粗粮、坚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不到两个月,他的胃胀问题明显改善了,消化能力也变得更好了。早餐并不是吃得越“轻松”越好,适当让胃“运动”一下,才能保持健康的消化功能。
血糖波动变大
有一位办公室职员,每天早上都吃面条当早餐,吃完后精力充沛,可不到两个小时,他就开始感觉肚子饿,甚至有些头晕、手抖,必须再吃点东西才能缓解。
他觉得是自己吃得不够多,但检查后发现,他的空腹血糖虽然正常,但餐后血糖波动幅度特别大。医生告诉他,这和他长期早餐吃面条有很大的关系。
面条的升糖指数(GI)相对较高,尤其是普通的白面条,进入体内后很快被消化吸收,导致血糖迅速升高。
研究数据显示,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胰岛素短时间内大量分泌,让血糖快速下降,进而引起更强烈的饥饿感。长期血糖波动较大,不仅会影响新陈代谢,还会增加胰腺的负担,提高患糖尿病的风险。
更严重的是,血糖快速波动会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水平,让人容易感到焦虑、疲劳,甚至影响工作效率。有些人早餐吃了面条后,上午精神很好,可过一会儿就开始犯困、头脑发蒙,其实这正是血糖下降的表现。
那个办公室职员在改变饮食后,早餐增加了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比如搭配鸡蛋、豆类或蔬菜,血糖波动变小了,上午也不再感到饥饿。他说,自己以前没意识到,原来吃面条虽然短时间内很舒服,但长期下来,竟然会影响自己的专注力和工作状态。
贫血风险增加
在医院里,我经常遇到一些人抱怨自己手脚冰凉,尤其是冬天,无论穿多少衣服,脚还是冷得难受。有一位中年女性患者,长期手脚发冷,还经常觉得头晕、乏力,皮肤也变得比以前苍白,她以为是体质差,结果一检查,发现她有轻度贫血,而她的饮食习惯很可能是罪魁祸首。
面条的主要成分是小麦粉,其中的铁含量并不高,而且面粉中含有一种叫做植酸的物质,它会抑制铁的吸收。如果长期早餐只吃面条,而蛋白质、铁、维生素C等营养摄入不足,身体就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尤其是女性,因为每个月都会流失一部分铁元素,对铁的需求更高,如果早餐吃的都是精细碳水,而没有搭配富含铁的食物,长期下来,贫血的风险就会增加。
研究表明,铁的吸收率在不同食物中差异很大,精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最低,而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才是补铁的关键。
那个女性患者在调整饮食后,早餐增加了富含铁的食物,比如鸡蛋、豆类和坚果,几个月后,她的贫血症状明显改善,手脚也不再那么冰凉了。如果你总是感觉手脚冰冷,可能并不是天气的原因,而是你的早餐出了问题。
肠道菌群失衡
有一位老年患者,每天早上吃面条已经成了几十年的习惯,但最近几年,他的排便越来越困难,每次上厕所都需要很久,甚至有时候还要借助泻药。
他一直以为是年龄大了肠道功能自然下降,但仔细检查后发现,他的肠道菌群已经严重失衡,缺乏足够的益生菌,而他的饮食习惯正是导致这个问题的重要因素。
面条的膳食纤维含量较低,而膳食纤维是肠道益生菌的重要“食物”,如果长期缺乏膳食纤维,肠道里的有益菌就会减少,而有害菌则容易滋生,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引发便秘。
更重要的是,长期摄入过多精细碳水,会让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体内慢性炎症的风险,影响整个代谢系统的健康。
那位老年患者在调整饮食后,早餐增加了全谷物、蔬菜和坚果,不再每天吃面条,不到两个月,他的排便情况就有了明显改善,甚至不再需要依赖泻药。医生告诉他,肠道健康和饮食息息相关,单一的饮食结构会让肠道菌群逐渐失衡,而多样化的食物才能真正维持肠道的稳定。
食物的选择不只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科学合理的搭配才能让身体保持真正的健康。如果你每天早餐都吃面条,或许是时候做出一些改变了,让身体从内而外恢复活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每天早上都吃面条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 胡玲.饮食护理管理对肝癌切除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 中国食品工业, 2023-02-08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